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网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师德讲堂 >> 正文

新闻中心

师德讲堂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编者按:2017年6月8日下午,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大会号召全校上下要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登高望远、谋长虑远、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压实责任、补齐短板、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成效推进学校教育事业新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即日起我们在党委宣传部网站工作动态栏及我校官微同步推出【思政会专题】,欢迎大家关注。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春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加强和改进的必要性。“思政课越来越不好教”是现在很多老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叹。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是所有思政课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首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才能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也才能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有信仰的年轻一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到的“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为思政课教师,坚信念、有理想、重情操是我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石。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教学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在“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中将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题,先后开展了“坚定理想信念,纯洁师德师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等专题学习与研讨,引导全体党员教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坚守为人师表的底线,做师德师风建设的排头兵。

其次在教学中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课堂。思政课只有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与理论相结合,比如,结合台海危机讲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结合通胀与加息讲授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反腐问题讲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化进程,结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萨德入韩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等等。既能使学生对理论理解更为透彻,也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第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探索多元化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比如与团委合作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组织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亮丽内蒙古”主题演讲比赛,走访蒙牛、包头监狱、西部人才交流中心,哈林格尔新农村等,帮助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

第四将过程性评价渗透于教学过程。自学校开始过程性评价

改革以来,特别是从华中师大学习归来后,很多老师都更新了教学理念,克服公共课专业混合、学生人数多等困难,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多样化评价,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网络平台学习评价、实践教学活动评价等。通过评价方式改革,实现学习形式与学习内容、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五、结合学科特点,以讲促学。结合热点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是我们进行思政教育的另一个特色与途径。比如这个学期我们学院几乎每位教师都在预科生中做了专题讲座,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主题。同时,部分教师深入校内外基层宣讲,扩大了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也达到了以讲促学的目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想提高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找准学生情感的“触发点”。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存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师生“面对面”,才能“心连心”,当我们与学生产生人生交集的时候,温暖和情感的力量会让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更能体会彼此,从而共同成长。教师只有真诚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纾解压力,才会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二是要找准学生求知闻道的“困惑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面对真假难辨的、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学生常有困惑、时有不解,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回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比如,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很多学生说:老师,你看普世价值宣传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多好啊,为什么不可以接受呢?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们会给学生厘清价值观念与价值事实的不同,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在价值观念上没有错,但是能不能变成价值事实取决于各种条件。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普世价值中宣扬的自由和民主是西方式的自由和民主,它是不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是,为什么伊拉克、利比亚在萨达姆和卡扎菲离开并建立起美国式民主制度之后依然战火纷飞呢?我们还会将中美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结合美国大选近年来暴露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美国的民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中国特色民主制度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每个国家政治制度都是历史的选择,应该符合它的国情基础,从而使学生真正解除困惑,进而实现对我们制度的认同与自信。

是要找准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没有价值观的契合、思想的共鸣,“摇动”“推动”“唤醒”显然无从实现。比如,在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就会紧紧抓住爱国这个共鸣点进行教育,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骨子里都是爱国的。我会讲以色列和阿拉伯的七日战争,历史上苏武牧羊的典故等等,有了思想的共鸣,理论往往就变得容易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全体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担当,本根不摇枝叶茂,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政治使命,这是我们思政人的本根,是我们努力的恒定力;二是要培养坚实的理论素养,不畏浮云遮望眼,扎实理论根基、拓宽学科视野、坚持问题导向,真知真信、明道信道,这是我们努力的软实力;三是要打造坚挺的职业能力,不断创新,结合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帮大学生画好“同心圆”、筑起“承重墙”、搭好“立交桥”,这是我们努力的硬实力。恒定力、软实力、硬实力,三力合一,虚功实做,需要我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努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闭